2025年10月30日上午,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应邀在UC联合学院楼422会议室作了主题为“时间性弱化与叙事张力”的学术讲座。报告由开元网页版陶叶茂博士主持,众多师生到场聆听。刘教授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时间性”概念切入文学叙事研究,带来了一场跨越语言学与文学的思想盛宴。

刘教授从语言学视角出发,指出文学叙事的核心在于展示人类在时空中的生存状态。刘教授提到“时间性”是叙事的结构原理之一,不仅体现在事件的先后,更渗透于语言系统本身的语法和语义结构。通过动词类型与时态变化的分析,他提出“时间性连续体”的概念,展示了行为动词——动态状态动词——静态状态动词,以及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的时间强度递减规律。
刘教授特别指出,“时间性弱化”并非叙事的缺失,而是文学张力生成的重要方式。当文本弱化时间信号、模糊时间定位时,主观性与陈述性得到强化,读者的注意力从“事件发生”转向“意义生成”。他以狄更斯的《荒凉山庄》为例,分析了“存在性构式”“状态性谓语构式”“超长句结构”等多种弱时间性句法形式,指出了这些结构的语言特性,及其对文本主题的暗示。

刘正光教授以缜密的逻辑和深入的洞察,为在场师生打开了理解文学叙事的新视角。讲座尾声,刘教授就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深刻启发了大家进一步探索语言学与文学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内在联结。